熱門搜索:
1.零件表面都鍍不上銅層
出現這類故障的原因,一般是敏化液或活化液失效引起,還有可能是化學鍍銅液中pH值、溫度、甲醛、硫酸銅含量太低或絡合劑含量太高而引起。
對這類故障的處理,應先檢查敏化液、活化液或膠體鈀溶液是否正常。用新配制的少量敏化和活化液(或膠體鈀溶液),如果粗化過的塑料零件經新配制的敏伊和活化液處理后能夠沉積上銅層,證明原來的敏化液或活化液已失效,應調整或更換這些溶液。若粗化過的淺色塑料零件,經過原來的敏化和活化溶液處理后,零件表面能變為棕褐色,說明敏化液和活化液未失效,應檢查化學鍍銅液。
在檢查化學鍍銅液時,先檢查溶液的pH值和溫度,將溶液的pH值調至12左右,溫度控制在30℃左右,再補充適量的甲醛后進行試鍍,若零件上仍不能沉積上銅層,則應從化學鍍銅液的顏色(顏色淺)或成分分析,判斷鍍液中硫酸銅含量是否偏低,如果含量偏低,應補充適量的硫酸銅主鹽。經過這樣的分析和處理,可以消除零件鍍不上銅的現象。
2.鍍層與塑料結合力差塑料零件鍍層結合力差
這是一個常見的故障現象,一般出現這種故障的原因是:塑料零件表面除油不;塑料注塑成型條件不當;表面粗化不夠充分或粗化過度;化學鍍銅液中有油等都會引起鍍層的起泡、脫皮等故障。
一般零件除油不是偶然的少數現象,可以用加強鍍前除油措施來避免這種故障情況;注塑成型條件不當造成的鍍層結合力不好往往出現在每個零件相同的部位,而且會有很多零件都有這種故障現象,是否這種原因可以取少量零件,放在烘箱中去除應力后,再經粗化、敏化、活化和化學鍍銅,以及電鍍后觀察鍍層結合力是否良好。零件粗化不夠充分產生的鍍層結合力不好往往出現在零件的凹面上,若將鍍層剝離,則這些部位的塑料表面通常較光滑,而粗化過度造成的鍍層結合力不好則較多出現在零件的**和邊緣,剝去鍍層后這些部位呈現出粗糙的外觀。
檢驗粗化是否恰當的辦法是將粗化過的零件放在太陽光下或放在烘箱中干燥,若干燥后的表面發白,零件的**和邊緣出現細粉狀的物質,這種粉狀物用手能揩去,則表明這些零件已粗化過度,應降低粗化溫度或縮短粗化時間。若干燥后的零件表面,有少數部位發白,大部分表面仍是塑料的本色,則表明粗化不夠充分,應提高粗化溫度或延長粗化時間。
3.化學鍍鎳層上有黑色粉末出現
這種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化學鍍鎳液的溫度高或鍍液的pH值過高、化學鍍鎳液中硫酸鎳和次亞磷酸鈉含量過高等。這些因素會使化學鍍鎳溶液的反應劇烈,導致溶液迅速分解,使溶液中產生固體鎳微粒,而這些微粒的夾人就成了鍍鎳層中的黑色粉末。
排除這類故障的方法是:先需要控制鍍液的pH值和鍍液溫度,再分析調整溶液成分,然后過濾化學鍍鎳溶液中的固體微粒。